最近这两年,在中保研的“教育”下,大家对车辆安全越来越重视。甚至很多销量明星,因为碰撞成绩翻车,而被大家骂上热搜、甚至一票否决,销量一两年都缓不过气来。
碰撞测试也被一些网友认定为“良心测试”,一些新车上市后,总有些人表示去中保研撞一下,看看结果才敢买。
但我认为,碰撞测试绝不是“良心测试”,碰撞成绩差的车没啥可说的,但那些碰撞成绩好的车,也未必是真的好。甚至,用碰撞测试来评价一款车的安全性,本身就有极大的局限性。而最近IIHS的一个测试,就更说明了这一点。
先来介绍一下IIHS,它是美国公路安全保险协会的简称,算是世界上最权威的第三方碰撞机构。国内的中保研,也几乎是照搬了IIHS的碰撞标准,所以才第一次给了中国消费者一个相对可信的汽车安全的评级。
最近,IIHS将最新的侧面碰撞测试标准提高了,把冲击物的重量从3300磅提高到了4200磅,也就是相当于从1497公斤提高到了1905公斤。
啥概念呢,大概就是把撞击车从CR-V(1534KG)换成了汉兰达(1930KG)。
另外,撞击速度从31英里/小时提升到了37英里/小时,也就相当于从50KM/H提升到了60KM/H。
结果如何呢?参与测试的7辆车里,除了斯巴鲁傲虎评分拿到了G,和现代索纳塔、大众速腾(美版捷达相当于国内速腾)拿到了A之外,其余四款车型可以说都很拉胯。雅阁得了一个M,凯美瑞、天籁、迈锐宝都只拿到了最差评级P。
而在之前的碰撞标准下,凯美瑞、天籁和迈锐宝这三款车侧面碰撞测试全部是拿的G。也就是说,提高标准之后,这三款车直接从最优评级跌落成了最差评级。
要知道,TNGA架构下的丰田新车在国内中保研的碰撞测试里,成绩都很出色。那这次凯美瑞、天籁等的翻车是不是因为IIHS的新标准要求太高了呢?
事实上,这个标准并不高,甚至我认为还比较低。从撞击物重量上说,提高到了1.9吨多,达到了汉兰达的重量确实不算低了。但这几年国内中大型SUV销量总体是上升的,因为换车需求越来越多,大家普遍希望换一辆更大的车。
第二是电动车正在快速普及,而电动车因为电池很重,所以重量普遍比燃油车要重上几百公斤。比如,宋PLUS DM-I作为一辆紧凑型SUV,其110KM续航的四驱版本,重量就达到了1975KG,比实验标准还重了70KG。
而纯电车型就更重了,大众ID.4 CROZZ也只是一辆紧凑型车,尺寸并不大,但长续航版重量却超过了2吨,达到了2130KG。而背负着电池、电机,同时再带一个发动机的理想ONE,重量更是达到了2.3吨。
所以,IIHS 1905KG的新标准其实并不算高,马路上比这更重的车比比皆是。
再说60KM/H的新标准,这也并不算快,在高速和城市环路上我们一般都会远超这个速度。在城区道路上,60KM/H也是经常可以达到的。
所以,IIHS的这个新标准真的算不上严苛,马路上跑过一辆60KM/H的汉兰达有多普通,这个标准也就有多普通。
但为啥新标准并不严苛,参与碰撞的车辆却都普遍拉胯了呢?这里主要有两个原因:第一是碰撞测试的难度不是随着撞击物重量和速度线性提升的;第二,压着现有的安全标准生产,是汽车行业的普遍现状。
首先,虽然撞击物重量提升了400多公斤,也就比老标准提高了27%左右,车速也只是从50KM/H提到了60KM/H,但整个撞击力却提升了82%。
撞击力不是随着重量和速度线性增长的,而是呈指数增长的。
其次,IIHS已经是当前全球最严苛的碰撞测试了,所以各个车企基本都是踩着原来的碰撞标准在生产。简单来说,假设以前IIHS设的及格线是60分,那车企们普遍也就把60分作为了研发目标、设计目标。多1分对它们来说可能就意味着某种成本的浪费。
这件事虽然暴露了车企严格控制成本,安全冗余做得不够,但车企毕竟是盈利的,这也无可厚非。当然了,像斯巴鲁傲虎这种,撞击力提升了82%,依然能拿到最优评级,这种车企和车型就必须表扬了。说明在消费者看不见的地方,下了功夫,花了成本。
碰撞成绩好的,也不一定安全
IIHS这次升级后的侧面碰撞,我觉得一个重要意义就是告诉大家,那些曾经碰撞成绩很好,我们认为很安全的车,真正的安全性也可能非常差。
碰撞标准稍微提升一点,一大片车型就翻车了。而我们前面说了,新标准其实并不严苛,如果把速度提升到80KM/H,那也许目前市面上的车型几乎就无一幸免,全部翻车了。
事实上,碰撞测试本身就很有局限性,用几个规定的速度、规定的角度进行碰撞,来模拟日常驾驶中千差万别的路况和交通事故,其局限性可想而知。
并且,就算世界上最严苛的碰撞测试,我们会发现其标准相对于我们日常驾驶来说,其实都并不高。
所以,我们以前说过,碰撞测试就像开卷考试,开卷考试考得好,闭卷不一定能考好。开卷都考不好,闭卷肯定更拉胯。
但现在我其实更想说,开卷考试考得好的,闭卷考试拉胯的概率其实非常大。一是考试科目有限,二是考试难度并不高。
再说回国内,虽然中保研的评价体系基本照搬美国IIHS,但是中保研的标准还是比IIHS落后了不少的。就拿这次侧面碰撞来说,IIHS已经用上了更严格的新标准,中保研仍是用1500KG的撞击物、50KM/H的速度来撞击。
如果说这次IIHS刚刚更新标准,中保研还来不及跟上,那IIHS还早就开始了乘客一侧的正面25%偏置碰撞。
正面25%偏置碰撞是所有碰撞项目里最严苛的,大多数车型翻车都翻在这一项上。最早只有司机一侧会做这个碰撞,开始也是几乎所有车型全部翻车。后来车企都开始做专项强化,慢慢的司机一侧的A柱都硬了起来。
后来IIHS开始了乘客一侧的25%偏置碰撞,结果不出所料,又是一大波车型翻车。好在有了测试,就能倒逼车企升级,目前美国在售的很多车型,乘客一侧的A柱也硬了起来。
所以也再次说明了我们刚才提到的,目前国内这些所谓的“安全优等生”,其实称不上真安全,不过是目前中保研的标准还比较低罢了。
安全不能只靠碰撞测试,和消费者抵制
对于汽车安全,每个消费者都非常重视,毕竟这关乎身家性命。不过,把中保研看得过分重要,认为它是“车企照妖镜”也大可不必。
今天我们对碰撞测试应该有新的看法了,那就是即便拿到碰撞测试最高评级的车型,安全性也可能仍然非常差。
所以,很多人都说对碰撞不过关的车型必须一票否决,从督促车企进步,坚决抵制偷工减料的角度来说,我肯定支持这种说法。
但如果只是自己买车,也没有必要过分在意这件事,毕竟,那些碰撞成绩好的车型,在实际中也未必强到哪里去。
这里就必须说明一点,那就是提升车辆安全性不能只靠碰撞测试,也不能完全寄希望于消费者的自觉抵制。因为中保研一年才撞多少辆车啊,撞的还没有发布的新车多。绝大多数车型根本没机会被中保研检验。
指望消费者的自觉抵制就更不靠谱了,首先中保研撞的车型有限,其次也不能要求每个消费者都及时关注中保研吧。所以,提升安全最重要的还得靠质量监管机构的努力,还得靠国家发布更高的造车安全标准,并严格执行。
大家是否同意我的说法呢?你对国内的碰撞测试怎么看呢?欢迎留言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