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和8月,多个地区发布高温预警,部分地区的最高温度达到甚至超过了40摄氏度。与不断走高的高温天气相同的是,在市场需求和国家政策的推动下,消费者对新能源汽车的购买热情也在不断上涨。
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统计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分别完成266.1万辆和260万辆,同比均增长1.2倍,市场占有率达到21.6%。但随着保有量不断增大,新能源汽车也暴露出许多问题。
例如,由于温度过高,一些新能源汽车车主往车顶泼水降温、在车内穿防晒衣的照片和视频在网上流传,引发网友热议。虽然这些行为属于极端情形,但是也让人们意识到,新能源汽车在夏季高温天气下,需经得住“烤验”。
消费者最关注高温下的汽车安全问题
“当时买的时候觉得很高档,没想到夏天就变成了‘吸热神器’。”一位高合车主告诉记者,“没有遮阳板确实会更热,但厂家也早就‘贴心地’为车主准备好了应对方案。在高合汽车APP商城中,只要458元就可以安装一套原厂的天窗遮阳帘。”
“随着温度越来越高,我现在根本不敢把车停在露天停车场。”一位特斯拉车主表示,每天打开车门都是一股热浪,车内温度比车外还要高,即使空调温度开到最低,风量开到最大,也不能快速降温。“自从看到很多新能源汽车自燃的新闻之后,就算多走两步,多花点钱停在地下停车场,我也不会选择把车停在地上了。”
“全景天幕不仅不遮阳,还特别晒,我现在很能理解其他车友穿防晒衣、戴草帽开车的行为。”他补充说。
如今,大天窗、天幕玻璃成为很多新能源汽车的卖点,更大的天幕与天窗虽然可以获得更通透的座舱环境,但也会带来更大的吸热面积和更多的进光量。懂车帝发布的2022夏季新能源车测试结果显示,所有带天幕、天窗车型的车顶玻璃紫外线隔绝率均在90%以上,但防晒不一定隔热。
中国汽车流通协会新能源汽车分会秘书长章弘表示:“燃油车天窗的设计初衷就是单纯的天窗功能,通过电子控制天窗开合,起到透气和看天的作用。而新能源汽车的设计理念则是最大限度地降低成本和考虑环保,所以新能源汽车基本不采用电子开合,而是通过全封闭来节省能耗。”
章弘表示,车顶玻璃防晒却不隔热,是车企在设计前以及使用中忽视了消费者的乘车体验。“这是一种设计缺陷,也是新能源车企降低成本的选择。因此,在高温情况下,空调制冷就显得尤为重要。”
懂车帝夏季测试结果显示,41款车经过暴晒,座舱温度都超过或接近50摄氏度,开启空调后,26台能在30分钟降温至30摄氏度以内。其中,合资品牌汽车制冷效果优秀,混合动力汽车空调更容易出现问题。
对此,中博联智库特聘专家张翔表示:“合资品牌的价格比较高,利润也比较高,所以合资品牌车企有条件采用优秀供应商的空调系统。混合动力汽车的动力系统比纯电动汽车更加复杂,因此也就容易出现故障。”
章弘则认为,制冷系统属于汽车传统机械技术,有别于汽车电动化和智能化。“在这方面,合资品牌由于历史悠久,技术积累雄厚,上游采购能力、供应链打造都非常成熟和完善,所以合资品牌的制冷技术技高一筹。在高温条件下,混合动力汽车的空调功率需求增大,于是在电量较低的状态下,制冷系统就相对容易出现问题。”
数据显示,消费者最关注高温下的汽车安全问题。“夏天是高温、暴晒频发的季节,气温较高,导致电动汽车的散热性能减弱。车主最好将车辆停放在开阔地段,充电时最好能够始终处于车主的监控下,并且让自家车辆与周围车辆及物品之间保持安全距离。”章弘说。
应急管理部消防救援局的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全国新能源汽车自燃事故多达640起,同比上升32%,远远高于交通工具平均火灾事故增幅的8.8%。据此计算,平均每天有超7起新能源汽车火灾发生。
事实上,新能源汽车自燃的原因有很多。应急管理部指出,当前新能源汽车起火原因主要包括电池部件老化、外部碰撞、高温天气、电池热失控、高负荷5个方面。其中,用火用电因素导致的火灾事故占一半以上,另外一个主要原因是外部碰撞导致电池起火。
章弘认为,新能源汽车自燃事故高频发生的主要原因是电池安全问题。“新能源汽车内部电气化、电子化远高于燃油车,电芯内部如果出现短路,就会造成自燃。如果电解液出现热分解,还会释放氧气。而且,发生这种情况不易扑救,这也是新能源汽车较燃油车自燃事故多的原因。”
懂车帝相关负责人表示,高温、高寒、高原“三高测试”是所有车型出厂前必须要经历的考验,但业内目前进行的测试主要存在3大问题:测试多为辅助研发,而非解决用户选买问题;测试品牌和车型较为单一;测试结果和信息不公开。
“相比传统汽油车,纯电动汽车更需要进行严苛的‘三高测试’,尤其是高温环境下的电池安全测试。”张翔表示,目前造车新势力主要以组装、拼接为主,因此车辆需要在实际应用中,用一整套试验评测体系进行逐项测评,直到通过极端环境的适应性考验。
值得注意的是,综合懂车帝夏季测试结果来看,自主品牌稳定性和极限性能表现优于合资品牌。但随着主流合资品牌近几年在电动化转型上日渐发力,他们推出的新能源汽车竞争力也在不断提升。
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会秘书长崔东树认为,合资品牌的基础能力本身就很强,当他们开始电动化转型,就会迅速融入市场。他还表示,电动化是和智能化同步推进的,当前合资品牌对中国消费者智能化需求的理解,还有待提升。
根据市场信息服务公司J.D.POWER此前的调查,智能化体验对中国消费者购车决策的影响占据了14%权重,消费者对汽车智能化配置的需求正不断上升。
“尽管在开拓新能源汽车市场上慢了半拍,但合资品牌依然是这个市场发展的重要变量。”章弘分析认为,奔驰、宝马、奥迪、大众等品牌身揣积淀百年的研发技术和制造经验,更拥有不少汽车研发与制造人才,这些都将为其新能源汽车发展赋能。“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汽车消费市场,合资品牌一定会不遗余力地提升自身电动化的竞争力,推出高水准的新能源车型。”
“在新能源汽车起步之初,或许是为了‘抢滩登陆’,某些车企对新能源汽车的‘三高测试’草草了事。但随着各个车企纷纷入局,新能源汽车产业逐渐走向正规化和标准化,大浪退潮之后,车企将会面临大规模洗牌。”张翔表示,“如果某些造车新势力还在以互联网营销为核心,一切为了曝光量,而不在整车质量和用户体验上下功夫,那么未来传统车企纷纷发力时,它们就会被消费者抛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