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十多年前对新能源汽车补贴开始,此后国内对于新能源车的各项倾斜政策也是层出不穷。消费者们也慢慢开始熟悉这一挂着绿牌、不用交购置税、不用限号的产品。时至今日,新能源车俨然站在了中国汽车消费市场的C位,沐浴在聚光灯下。商场的新能源车展厅,停车场的新能源车专属充电车位,甚至一车难求、排队提车的盛况,似乎都在告诉我们,要对燃油车说拜拜了。但国内车市真实的新能源车表现,到底是怎样的呢?今天我们用数据说话。
根据公安部近日发布的消息,全国机动车保有量达到4.08亿辆,其中汽车保有量为3.12亿辆。而截至今年6月底,国内新能源汽车保有量为1001万辆,占国内汽车总保有量的3.2%左右。即,马路上的每100辆车里面,才仅有3辆是新能源车。这个比例似乎与我们目前的感知并不相符?
那有人要说了,新能源车的主力市场在一、二线城市等经济发达地区。把数据尺度放宽在全国范围,当然会与很多人的感知相割裂。那么我们把范围缩小到非常具有代表性的城市——上海。据上海市公安局发布的数据,截至今年6月底,上海汽车保有量达到451万辆,其中新能源汽车71万辆。也就是说,即使是国内经济第一梯队,且一直在政策端鼓励新能源汽车的魔都。每100台车里面,也仅有不到16台新能源车。
当然,你还可以说,新能源车主要都是新车增量,而燃油车旧车保有量大,所以综合来看,保有量占比就不高。但实际上根据中汽协发布的数据,今年上半年(2022年1-6月),国内乘用车产、销量纷纷突破1000万辆。而上半年新能源汽车的产、销量则都在260万辆的水平。计算下来,新能源车占总销量的比例在25%左右,即上半年每卖出4台新车,就有一台是新能源车。
但就算是只看新车销量中新能源车的占比,也依旧是传统燃油车占大多数。也就是说,理论上,车卖得越多,燃油车与新能源车的差距反而会越来越大。那么实际情况真的会是如此吗?
其实前面的数据单独拿出来看都没有问题,但要解释新能源车的发展,需要把它们结合起来看才行。首先是增速方面,虽然时至今日,新能源车在新车消费市场仍然只能分走四分之一的蛋糕。但它们切蛋糕的速度,是呈现高倍增长的。
这一发展速度在国内汽车行业整体向好的环境中,或许并不明显。但自2018年,中国汽车市场出现28年来首次产销量同比下滑的背景下,新能源车的表现就显得很具有含金量。据当年(2018年)中汽协发布的数据,国内乘用车产、销量都达到了2350万辆以上的水平。而新能源车的产、销量都超过了125万辆水平,同比增长近60%左右。以此粗略推算,当年新能源车销量占新车销量的5%左右。
此后,2019年国内乘用车产、销量继续双双下滑,而新能源车则基本守住了2018年的体量。此消彼长之下,2019年新能源车销量占新车销量的5.6%左右。这一阶段新能源车的销量小高潮来自2020年,该年国内汽车销量大盘依旧萎缩,乘用车产、销量已经徘徊在2000万台辆左右。而当年新能源车在产、销端都突破了135万辆,其占新车销量的比例也提升至约6.8%。
当2021年,国内汽车销量大盘结束三连跌之后,新能源车的销量也开启高速增长。当年的乘用车销量约为2148.2万辆,增幅为6.5%。而新能源车全年销量突破352.1万辆,直接比前一年翻倍还多。新能源车在新车销量中的占比也达到了16.4%左右。仅仅又过了半年,这一占比已经被提升至四分之一左右。根据上半年的预计,2022年国内新能源车销量或将超过500万辆。所以,在国内汽车大盘调整的时期,新能源车仍然能逆势上扬。而在回暖阶段,新能源车的增速就已经有点放飞自我了。
另一点要聊的就是大城市对于新能源车高速发展的拉动效果,以及样板效应。虽然前面也聊过,即使上海这样的城市,目前大街上跑的新能源车,占比也不过约16%。但是结合增速来看,就不一样了。2021年底,上海的新能源车保有量为63.5万辆,而当时上海市汽车保有量为443万辆。以此粗略计算,2022年上半年上海市增加了8万辆汽车(不考虑报废等情况),而其中新能源车就占到了7.5万辆。虽然这个数值很粗放,但它确实反映了诸如上海这种经济发达地区,新能源车超高的增长速度。
而在消费力强的大城市带动下,二、三线以及其它下沉市场也会被拉动。这点在过去家电下乡、汽车下乡等消费场景中已经被验证过多次了。就算暂时还不考虑广阔的下沉市场,仅省会级市场,就还有相当广阔的空间。比如作为老牌汽车重镇的湖北省会武汉市,其公布的汽车保有量达到了403.9万辆,也是全国汽车保有量超过400万辆的8个城市之一。但据相关数据,武汉市2021年的新能源汽车保有量还不到11万辆。就算只看保有量占比,也要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而且这还不是武汉一家的独有状态,包括郑州、西安、重庆、苏州这些汽车保有量超400万辆汽车大都市,也都是潜力巨大。
对新能源再迟钝的人,三年后也得开始接受现实?
但就算是新能源车潜力巨大,想要在新车销量反超燃油车,甚至在保有量上与之分庭抗礼,似乎仍然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其实事情的发展或许并非如此,因为我们只算了“进账”,还没有算“出账”。这一点在前面聊上海汽车保有量的时候挖过一个坑。当时聊到,在今年上半年的时间,上海市新能源车的保有量增幅,几乎与整体汽车的保有量增幅数字差不太多,这肯定是不符合现实情况的。但造成这一数据的原因,很大程度上要追溯到燃油车的“淘汰”。简单的说,燃油车的存量,与新能源车的增量,或许将在不久的一天,呈现高速的此消彼长。
那这一天会在何时到来呢?在上半年,我们曾经就国内燃油车各排放标准的车型做过一次推算。当时的结论是,在国内3亿多辆的汽车保有量中,推算预估国四+国五排放标准的车型大约能占到1.8-2亿辆左右,这一数字约占国内汽车保有总量的60%以上。如果对此感兴趣的,可以搜索“你的“国四”车想开多久都行,但4年后就会主动换车?”这篇文章,其中比较详细叙述的推算过程。
回到今天的观点,燃油车与新能源车的天秤,出现高速此消彼长的时间节点,或许就在2025年。首先从消费端来看,国四车型就算再能坚挺,到2025年也大部分都要“退休”了。即使是国五车型,或许也要伴随国内对二手车限迁政策的逐渐放开,而逐步向下沉市场转移。因为在政策端,如果继续参考欧洲的排放标准节奏,那么伴随最早或于2025年开始执行的欧七标准,且国内也迅速跟进的话。参考此前对“国二、国三“车型的约束,国内汽车目前保有量的大户国四、国五车型,或许就要迅速退出主流舞台了。
如果到这里你还要说,就算存量燃油车退出,新增车型也可以是燃油车。那我只能回答,随着双积分、汽车排放等政策约束的愈发完善和升级,就算燃油车想继续留在舞台上,也得与电进行捆绑。比如混合动力或者干脆就是插电式混合动力。也难怪在《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技术路线图2.0》中,计划到2035年,节能汽车(很有可能就是混合动力汽车)与新能源汽车销量各占50%。
也就是说,从预计2025年开始的燃油车高速退场,到计划2035年在销售端,新能源与燃油车(节能汽车)平分蛋糕。新能源车从各个方面彻底走上主流舞台,也就是这10年的时间。就算身处2022年的你,还对身边发生的这一切不以为然,或许最多只要再等3年,这个变化的速度就会超过你的想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