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上个月,⌈马斯克⌋曾发文称“没有自动驾驶的燃油车会像骑马或者用翻盖机一样古老”,而没过多久,何小鹏也高调宣称,自家的电动车将会在2025年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自动驾驶,上述来自两位大佬的相继发声,也再次将大家的目光吸引到了“自动驾驶”这一领域。
大家最为熟悉,就是乘用车领域,由特斯拉,“蔚小理”等新能源车企牵头研发并装配于自家量产车型上的形式。其核心思路,是从低级别的L2级做起,逐步迭代发展出更为高级的自动驾驶功能,走的是渐进式路线,意在将“自动驾驶”作为一项配置或增值服务提供给消费者,提高产品竞争力。
而以谷歌、百度等公司为首的科技企业,则主张将自动驾驶用于更为广阔的商业市场,他们没有选择直接造车,而是利用自己在信息化、人工智能方面的技术优势,研发更为高级的L4级自动驾驶技术,并将其运用于公共交通、网约车等领域,希望将“自动驾驶”以知识产权的形式,向社会提供“技术服务”。
其实,两条道路并非对立与矛盾的存在,而是相互依存,相互影响。车企在量产车上推行自动驾驶技术,为百度、阿里等科技公司提供了具有参考价值的实际案例,而他们之间的深度合作,又取长补短,将各自的技术优势融合发挥。经过了多年的努力,自动驾驶也在最近迎来了里程碑式的突破。
8月1日,深圳正式施行《深圳经济特区智能网联汽车管理条例》,为自动驾驶汽车合法上路,提供了法律依据。而没过几天,我国首批“无人驾驶商业政策”,也正式落地重庆及武汉两座城市,这意味着当地可以合法经营“自动驾驶付费出行服务”,这标志着我国无人驾驶技术发展已进入了新的阶段。
事实上,在更早的时候,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就已经开通了,搭载完全自动驾驶功能的ROBOTAXI商业试运营,不过受制于技术可靠性,早前大多数ROBATAXI的驾驶位,都会配有安全员,以便于在面对突发状况时,能够有人及时干预,保证乘员安全。
等到了今年4月,百度又在北京的部分试点,开始提供“方向盘后无人”的服务,即安全员的位置从原来的驾驶位改成了副驾驶位,进一步“削弱”人为干预,让AI自动操控汽车,以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无人驾驶”。
而这一次,武汉和重庆则更为开放,直接取消了安全员机制,完全彻底地让汽车自己掌控方向盘,理论上来讲,这正是大多数车企,所追求的自动驾驶终极形式。
据权威机构预测,我国共享出行市场规模在2030年将会达到2.25万亿元,而以ROBOTAXI为代表的“自动驾驶”服务将占到60%左右。这也意味着,政策放开之后的自动驾驶市场的发展,将会从技术导向转变为资本导向,有钱了,自然发展会更加迅速。
不过,随之而来的,是一系列更为复杂的问题。
由于,国内交通环境复杂,自动驾驶是否可靠,关系到各个交通参与者的生命安全,以现在的法规标准来讲,尚且不能完全与其匹配,在自动驾驶技术安全性仍然存疑的情况下,过度放开也有可能会带来未知的风险。
其次,无人驾驶的普及,必然会对原有从事“网约车”或者其他公共交通服务的人员,带来就业冲击,能否平稳完成这种过渡,也是大家所必然会面临的问题。
由此可见,未来无人驾驶的普及,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因为本质上来讲,这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社会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