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传统炼钢法中,有一种“炒钢法”,先用铁砂炼成生铁,再将生铁融炼,过程中不停搅动,将生铁脱碳。按脱的程度不同可以变成铁或钢。草钢就是利用龙泉铁砂以这种方法获得的,因为“炒”与“草”谐音,再加上炼出的钢外观粗糙潦草所以龙泉方言称之“草钢”。是刀剑最好的刃材,自清代以后龙泉只能炼毛铁,“草钢”失传近百年之久,近期致力于复制恢复古代传统刀剑锻造技术的又将“草钢”重新恢复了过来。
草钢锻:草钢就是含碳量很高的生铁,并不是什么钢,只有低于2%含碳量的碳铁合金才能算做是钢。草钢是用矿区河里淘选出来的砂砾状氧化铁,常年在水中所以含硫跟磷低,因为这两种有害元素溶于水,很容易发生水解,反而留下了有害含量低的矿砂,用这些铁矿砂与木炭或者竹炭炼制,这样的好处是不会增加额外的有害元素硫与磷,这类生铁因为不是高炉生产温度无法达到1500°铁水无法完全液化,所以在炼制过程中含碳量不均匀,冶炼过程中产生很多无法排除的气泡让生铁成海绵状,这类原料被刀匠称为“草钢”。
铁英沙粘性比较大。所以做出来的刀剑韧性和硬度高。草钢刀剑锻造出来的纹路也不同于其他的花纹钢。并且因为材料稀少,草钢的刀剑更加稀有,不仅性能强,还具有收藏价值。龙泉做的刀剑之所以出名就是因为有这样的稀少的材质。
用这类生铁再进一步锻打(降碳)塑造出来的刀具就是草钢锻,跟本子的玉钢是同类型的东西。
从冶铁常识来分析以,生铁脱碳必须达到1400°的温度,不然铁就无法容纳更多的氧原子与之反应,铁元素被燃料”碳“渗入也不会均匀,内部会产生大量气泡孔洞形成海绵状,所以自古以来限制钢铁行业发展的瓶颈就是炉温,中国的炒钢法很有可能是杜撰出来的,没有历史依据与实物,唯一可以借鉴的文献则是《天工开物》里的记载,如果对其深入研究则会发现,当时的”团钢“、”炒钢“都是用锻打过N遍后的软铁(已降碳很低程度)再与生铁进行混合进行高温锻打,降低工作量,这个过程采取的是高温锻打,而非真正意义上的液态铁水脱碳技术,1200°左右的铁水是很粘稠的就好像”稀饭“或者”浆糊“的状态,这个状态下的铁是无法简单脱碳的,而真正液化的铁水则要达到1500°以上。
1000+以上温度锻打,高温锻打的好处是金属较软,容易塑型,古代欧洲本土很少出现”花纹钢“的原因就是他们一直采取的是高温锻打,而非低温锻打,金属很难留下锻打痕迹,而低温锻则是在1000°以内的折叠锻打,非常容易留下”焊接“痕迹,特点就是劳动强度会大大增加,但却能留下痕迹,再有就是古代欧洲缺少”硼砂“这种天然焊接剂而亚洲地区却随处可见。
有些东西并没有表面上看到的那样神奇,比如本子的玉钢,它也只是代表着一种传统与文化。
免责声明:本公众号所载文章为本公众号原创或根据网络搜集编辑整理,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