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9月8日,在第三十三个教师节前夕,、,、。 ,“你们未来不是一般的老师,是‘工匠之师’!”并指出,“有人把教师比作灵魂工程师,我希望你们同时成为‘中国制造’卓越雕塑师!、“国家级技能大师”、首届十大“津门工匠”徐国胜老师时说,“你是大师,不光靠言传,还要身教,带出更多的大工匠。”总理的勉励极大地鼓舞了全校师生,学校坚持以“工匠精神”培育“工匠之师”,为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练师能、铸师魂!
为引导青年学生传承和发扬工匠精神,把远大抱负落实到实际行动中,由天津市教育系统关工委主办,我校关工委承办的“津门工匠进校园” 活动即将于5月中旬启动。
沈忠麟,男,1966年出生,,高级技师、现为天津市天发重型水电设备制造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天发重型水电公司)三车间铆工组组长。
沈忠麟,1982年参加工作一直从事铆工工作。铆工这行在一些人眼中是苦脏累“大老粗”,可他却非常喜爱这个岗位,用他自己的话说“总感觉这行有许多门道需要去探索”。2001年天津重型机器厂破产,他随着企业的重组进入天发重型水电公司,也就是从此时,开启了沈忠麟职业生涯中的一段最最重要历程。
15年间,沈忠麟始终以对职业的忠诚,对产品精益求精,追求完美和极致的“工匠精神”激励自己创新进取,逐步成长为高级技师、享受政府特贴专家;先后三次荣获天津市“五一”劳动奖章,还分别获得市优秀共产党员、有突出贡献技师,市劳动模范和全国技术能手、全国劳动模范等荣誉称号。天津日报、天津工人报、天津电视台、天津广播电台等多家媒体在“寻访津城最美工匠”“劳模在身边”等栏目对他的学习和工作情况进行了宣传和报道。
天发重型水电公司,主要生产多种型号的混流式、轴流式、贯流式水轮发电机组(水电产品)。沈忠麟所在的三车间出产的铆焊件是水电产品的第一道工序,第一道工序的质量、进度直接影响后序加工和产品整体质量,沈忠麟则是第一道工序之首序的三车间铆工二组组长。
铆工工作,在外人眼里没有多大技术含量,其实不然,焊枪、铁板、大榔头靠的是炉火纯青的功底和游刃有余的手艺。企业重组使沈忠麟的职业生涯得以延伸,进入天发重型水电公司后他暗自发誓:一定珍惜岗位,干就要干出个名堂来。刚接触水电产品,遇到许多不懂不会的问题,他清楚地意识到,要干好工作仅凭满腔热情是不够的,必须要学得真本事,练就高超的技能。为尽快熟悉产品,他反复看图纸、查资料,了解产品结构和工作原理,并找技术员借来专业书籍,刻苦钻研产品知识。他还主动加大训练强度,每天都是汗流浃背。凭着这股钻劲,他用较短时间把加工水电产品的要领烂熟于胸,并举一反三地运用绝窍科学巧干,破解工作中遇到的难题。
在天发重型水电公司从事的铆工作业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把不同材质、形状、尺寸的钢板点对成型,交由焊工整体焊接;第二阶段是对焊接过程中出现的钢体变形进行整形矫正,以达到工艺要求。由于水电产品的特殊性,每个电站产品从外观、形状、大小、重量到所需钢板的材质、厚度都不尽相同,所以,焊接后出现变形便各式各样。这就给铆工的“点对”和“整形矫正”带来了极大难度。比如,给转轮配套的“转轮室”为圆锥体、S形界面,60-100mm不锈钢与碳钢拼接而成,会呈现出曲线和夹角变形现象,作业难度非常之大。沈忠麟通过反复摸索和实践,终于掌握了一套整形加工的诀窍,他一眼就能准确判断欲矫正位置和使用火焰矫正所需的温度及速度,能漂亮地做到手到病除。
这些年,沈忠麟还积极参加企业工会开展的“金点子”合建征集、QC立项攻关等活动,先后研制、改造工装胎具6项,改进工艺2项,自主实施合建11项。他独立完成的“切割轨道装置”和参与完成的“V形筋加工工艺”2项成果,取得国家发明专利。
沈忠麟坚信“岗位成就事业”。在多年的工作中,他从不满足于完成任务,总是琢磨如何使加工省时、省料的技巧,用技术革新为企业创造更大的效益。现在天发重型水电公司只要有投产新机组的任务,都是交给铆工二组来完成。
转轮是水电产品的核心部件,过去一直靠外协加工,被哈电、阿尔斯通等几家大的水电公司所垄断。企业每年生产十多台水电机组转轮,每台转轮5-10吨不等,每吨外协加工费就需20余万元,不仅价格高,而且还受制于人。为了降低成本,获得自主制造技术,企业将加工转轮的攻关任务交给铆工二组。沈忠麟带领组员加班加点,根据图纸一步步还原生产过程,一遍遍研究生产工艺,并开动脑筋研制可以活动的工装,以提高转轮加工质量和功效,仅用一个月时间便研制成功,彻底实现了天发重型水电公司转轮加工零的突破。
近年来,随着企业的发展,铆工任务不仅数量增多,而且结构复杂。天发重型水电公司承揽的湖南修山电站定子机座是一种新结构成型的焊接件,它改变传统贯流机组定子机座厚板筒形结构,采用薄壁壳体,内衬V型加强筋,遍布芯片托块的结构形式,比常规定子制造难度高上几倍。沈忠麟仔细研究图纸,与技术人员和工友们一道制定详细的作业计划,使筒体成型、V型筋压型摆装、工艺焊接等难题迎刃而解,大大提高了工效,在同行业实现了首创,这项改进取得了国家专利,并获得国家级“QC”成果优秀奖。
沈忠麟爱琢磨事是车间公认的,尤其在工作中他不墨守成规,不固守传统的加工方法。敢于用创新的思维向传统挑战。每天下班后,他习惯于回想当班情况,分析哪个环节处理的不到位,哪些地方可以改进。日积月累,创新思路就宽了,比如,针对用手工操作切割厚板圆锥筒坡口,费时费力问题,他研制了一个磁力柔性轨道替代了手工操作,使切割质量、速度发生了质的飞跃,在采用这一方法的同时,他进一步创新了另一项诀窍——火焰连续法,如:切割三溪口电站机组外锥,厚100毫米、直径10米大法兰,传统方法采用单瓶供氧,需频繁更换氧气瓶、点火,切割一件需四五天。他自制了一个小三通,将氧气管接在两个气瓶上,当一瓶气将要用完时,打开另一瓶,使火焰保持不断,大大提高了工效,采用“磁力柔性轨道切割法”加“火焰连续法”,仅用一天多时间就完成了原先需要四五天才可切割一台外锥的任务,而且外观比以前更漂亮、质量比以前更能保证。这一创新改进,不仅获得了国家专利,还在2013年被天津市评为“职工先进操作法”。
沈忠麟深知,一花独放不是春。作为班组长,自己不仅要干好本职工作,更要身先士卒,带出一支学习型、创新型的工匠团队。通过全组的不懈努力,先后荣获全国“工人先锋号”集体和全国机械工业职工技术创新“示范班组”荣誉称号。
工作中,沈忠麟把培养青年工人作为自己的职责。企业聘他为铆工导师。他将实践中总结积累的“火焰矫正部位的确定”、“焊接变形量的控制”等经验和窍门,毫不保留地拿出来与大家分享。几年下来,他已经先后带出15个徒弟,如今,徒弟们个顶个都成为了独当一面的生产骨干。在天津百利集团开展的“师带徒”活动中,他荣获“拜师学艺好师徒”(师傅)十佳称号。
作为全国劳动模范,沈忠麟还肩负着三车间劳模创新工作室领军人重任,每年带领团队完成多项攻关成果,带出一批创新能手。自2012年成立以来,创新工作室共完成创新项目及成果转化15项,取得实用新型专利9个,荣获国家级创新成果2个、天津市及集团级3个,累计年创效1126万元。2014年被命名为“全国机械冶金建材系统职工创新工作室”。
回顾三十多年沈忠麟的学习、工作经历,成绩斐然、业绩突出,可以说作为一名国企普通职工,沈忠麟是成功者。
什么叫“成功”?人生最大的价值是什么?沈忠麟用三十年如一日在生产一线,凭借一股钻劲和韧劲,练就一身过硬的本领,带领自己的班组以技术创新带动组员,以岗位创新作基础,不断为产品创出“金点子”,他不为外单位高薪招聘所动,踏踏实实以技术出众服人,以过硬产品带人,以岗位创新育人。不忘初心、砥砺前行的沈忠麟,把成就一名受人尊敬的工匠,作为自己最大的动力和永不放弃的崇高追求。
以“工匠精神”育“工匠之师”|传授一门技能 修炼一颗匠心
以“工匠精神”育“工匠之师”|大国工匠进校园——精雕细琢“活海鸥”
以“工匠精神”育“工匠之师”|大国工匠进校园——百炼成钢的“电气华佗”
以“工匠精神”育“工匠之师”|大国工匠进校园——石化行业的“科研痴”
以“工匠精神”育“工匠之师”|大国工匠进校园——从农民工到“焊枪王”
以“工匠精神”育“工匠之师”|大国工匠进校园——数控领域“师之骄者”
编辑:邢禹
新浪微博: @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
欢迎投稿&加入我们
tzsdxcb@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