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沧州铁狮子一直露天置放,每年从铁狮子身上掉落的铁沫有好几簸箕。”,国宝铁狮子千年后依然雄伟屹立,但如何保护已成世界性难题。
铁狮子在沧州当地被称为“镇海吼”,相传为先民遏海啸水患而造。造于公元953年的沧州铁狮子高5.47米,身长6.264米,体宽2.98米,重31.5吨,内部中空。
1910年的铁狮子
,当地县志记载,因“有怪风自东北来,风过狮仆”,狮子摔倒后,头部和背上莲花座曾掉过。1893年,铁狮子被重新立起,但下巴已不在。
1956年苏联专家来到沧州,建议给铁狮子外部做防护。“当时为保护铁狮子搭建了一个八角亭,但因地势低洼,亭子矮小,铁狮子受潮体表大量生锈,后将亭子拆除。”王玉芳说,1984年又为铁狮子搭建石质基座,把铁狮子吊到台基上,杜绝泥水浸泡。
1994年铁狮子腿部开始出现裂缝——— 原来是1984年吊装时往狮子腿内灌注的填充物硫黄合剂遇水膨胀。随后两年,河北省文物部门派专家为铁狮子制作了内部和外部支撑。
但到1997年,铁狮子浑身裂缝已有14条,左前爪和整体分离,右前小腿裂开,有的裂缝超过3厘米。马春志说,那时的铁狮子让人看着心疼不已。,相关专家不断来沧州察看。
2000年,、,抢救保护铁狮子的领导小组和专家组成立。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研究员、专家组组长王丹华说:“当时铁狮子情况非常糟糕,令人心痛,不能说是维修了,只能是抢救了。”
随后文物部门在世界范围内征集抢救方案。经过多轮论证淘汰,确定了一个保护方案,但后来并未实施。“千年铁狮子珍贵,一旦损坏,不可复制,所以要十分谨慎。”王玉芳说。
2006年,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把铁狮子保护列入科研项目,对狮子作三维光谱分析后,设想把外支架撤掉,通过内支撑,做内胆固定住。“对于铁狮子,除加强监测外,还是呼吁各界关注巨型室外铸铁文物的保护与研究,把沧州铁狮子、山西蒲津渡铁牛、当阳铁塔等列为一个专题,使这些民族瑰宝得以‘延年益寿’。”王玉芳说。
关于铁狮子
这些历史和轶闻,
沧州人应该知道
作者:孙建
一
沧州百姓中有“三宝”的通俗说法——“一文一武一国宝”。文,指纪晓岚;武,指武术之乡;国宝则是铁狮子。1961年,沧州铁狮子以我过现存最早的大型铸铁作品,成为首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这是对铁狮子历史价值、技术价值以及科学价值的全面肯定。
二
铁狮子铸成后的第三年,就遇上了中国古代史上最后一次灭佛事件。值得庆幸的是,周世宗没有像唐武宗那样强制规定毁弃铁物,沧州铁狮子因此保存了下来。
三
地理位置有些偏僻的铁狮子虽然没有为沧州带来巨额的旅游收入,却为沧州带来了一个别称——狮城。万历三十一年(1603)《沧州志》卷一《疆域志·古迹》云:“卧牛城,又名狮城。”卧牛城是沧州旧城的别称,因为其城池形状颇似一头卧牛,又名狮城当然是由于城中的铁狮而来。这时沧州新治也有自己的异名,叫璞头城,据说是城池布局看上去很象一顶唐宋流行的头巾(宋代官帽即为一种硬翅璞头),今天沧州文化艺术中心的建筑创意即源于此。
四
铁狮的用途历来有壮寺观、立威仪、压水患、镇城池等几种说法,最切实际的当为佛座说。首先,铁狮腹内满铸着<>。<>,全称<能断金刚般若波罗蜜经>,是大乘经典,向为禅宗所重。其次,铁狮身上除障泥、米带外,还挂有佛教徒常带的串珠。第三,铁狮背负巨型莲盆。出淤泥而不染的莲花,不仅理学家祖师周敦颐喜欢,也正是十方诸佛超脱尘俗的象征,因此成为佛家的圣花:极乐净土谓之莲邦、莲池;庙宇佛寺称作莲宫、莲境;僧人名叫莲花生,穿莲花服(袈裟),坐莲花座,诵<妙法莲花经>......莲花形的佛座因有时莲瓣儿高出平座遮护,颇似盆状,民间俗称之莲分僵。第四,铁狮位于旧城开元寺前。唐玄宗开元(713-741)年间,敕令天下州郡各建一大寺,即以年号为名。著名的有福建泉州开元寺、陕西凤翊开元寺等。沧州旧城开元寺,并非始建于开元间。从该寺曾有武定八年造象来看,应建于北朝。泉州开元寺始建于武则天垂拱二年(686),本名莲花寺,也是后来改为开元寺的。
五
<万历野获编>记当时传说:“曾有盗叛伏其中,搜捕不获,后知其故,铲破其腹。”它说明铁狮的肚子至少在明代就已破损了。祸兮福所依,有形的残缺反让铁狮子从此多了一个无形的别名---镇海吼。
“镇海吼”的来历另有一段传说:古时沧州,常患海溢。有善治者倡铸铁狮,一日,海龙作怪,浪高涛疾。铁狮大吼一声腾空与恶龙相斗,终以龙败不复出,海患遂除。从此,铁狮即被呼为“镇海吼”,视为瑞兽。
六
康熙元年(1662),铁狮子被大风吹倒,摔掉了尾巴与下巴,残疾程度升级了。康熙八年二月,15岁的小皇帝可能想借出巡近畿之机,顺便出来谋划如何铲除鳌拜这个骑在之机头上的恶霸。巡来巡去,巡到了京南四百里的沧州,听说旧城有座神武的铁狮,少年好奇,便摆驾前往。当时沧州诗人俘王灿记下了这次罕见的临幸:“下州狮子远皇都,古色苍苍堪一娱;小物尚能老圣顾,民间愁苦自然无。”
尽管此刻的铁狮子已经残破了不少,唇、腹、尾都有损却,地方官员还是把这次邀圣作为本土的荣耀写进了方志。
巧合的是,康熙帝看完铁狮子后六年,西洋人就贡来了真狮。翰林院的大小臣工以此为题进行了一场赋狮比赛,规模空前。
七
乾隆五十五年(1790),也在二月,八十岁的老皇帝从东陵到西陵,再到泰山、孔庙兜了一大圏。他深知这可能是最后一次出宫这么远了。他二月初八由陆路起程,三月二十九开始乘船往回走,大概四月上旬到达沧州。地方官员为了讨皇上欢心,一定把康熙元年曾临幸的故事讲给了他的孙子。一心以祖父为榜样的乾隆帝听了果然来了兴趣,顾不上旅途颠沛,也到旧城巡视。可是一向喜欢遇景题吟的他,才思已没有昔日敏捷了,以致没有留下让沧州人民值得荣光的御笔。
八
嘉庆八年(1803),才扶起百余年的铁狮似乎又站累了,于是借着一股怪风,再次睡倒尘运筹。它一觉睡了90年,直到光绪十九年(1894)代理知州宫昱派泥瓦匠设法重新让它站好,还修墙补洞般用砖石将残缺的唇、腹修补完整。
九
相传抗日期间,日寇因军事需要,以防范遭袭为由,疯狂抢掠收缴民间铁器,几致竭泽而渔。进驻东关的日寇打上了铁狮的主意,结果搬运铁狮下颌时,砸死了鬼子兵,只得作罢。
十
类似传说中的劫难,还见于的1958年。当时举国行动,高炉启遍野,铁狮的下颌再次成为“废物利用”的目标。据说苦炼了三天三夜,不见动静,信其有神,妄念才消。
十一
1957年,苏联专家来沧参观考察,看到铁狮子后,语重心长地建议给它修建一座廊亭遮雪避雨。听来也对,不久铁狮得到了一座六角形尖顶起脊的漂亮亭子的庇护。雨不淋,日不晒。正像养尊处优容易滋生腐败一样,娇生惯养没几年,铁狮表层就长出了千年不曾有过的斑斑锈迹。善良的人们慌了,赶忙请来文物专家咨询,原来古代浇铸铁狮所用不是纯铁,而是多种合金,它们喜欢沐浴自然的阳光雨露,喜欢听潮起潮落,喜欢看云卷云舒。苫盖与遮挡,阻隔了它与自然的来往呼吸。1972年,廊亭被拆除了。
十二
1984年起,面对“半截入土”的现状,保护铁狮的工作再次提上日程。集思广益,反复勘察,精心论证,科学施工,终于在当年11月22日,铁狮拔地而起,由屈居低于地平1.9米的陷土中乔迁至高2米、宽4.5米、长7.5米水泥基座上。
当时群情激昂,画家们拿起彩笔,书法家们饱蘸浓墨,诗人们兴奋地吟唱不休。铁狮上台后的标准照,果然比在泥洼里挺拔高大了许多。然而几年过去,铁狮魁梧的身躯出现了致命的裂纹,一道,两道,三道,一毫米,两毫米,三毫米......
专家们惊骇不已,百姓们众说纷纭,难道我们又错了?
铁狮终有一天会淡出人们的视野,走进你我的回忆。
…………
掌握沧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