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巴巴在一个10年技术大会上的秘辛往事

发表于 讨论求助 2021-04-17 21:41:19

互联互通拥抱社会,拥抱变化,拥抱未来,阿里想要并正在这么做。 图片来自“网”

曾有人把杭州比为一座“把中国带上云”的城市,而当“云”逐渐成为一种基础设施,“在云上再造生态”又成为了新的命题。出题的是全社会,解题的却要到杭州西湖区之江的云栖小镇去寻找。

“云计算和大数据”赋予了云栖小镇生命与荣光。十年前这里还是一片荒芜,直到2013年云栖大会定址于此,商业与技术的洪流从此在这里交汇,小镇也成为了吸引全球顶尖技术人才的“重地”。

这里见证了飞天的崛起,达摩院的成立,城市大脑的普及,也见证了无数涉云企业的成长与壮大。

十年,3650天,阿里云与云栖大会相伴而生,站在大会舞台上的主角从个人站长、移动APP创业者到互联网创业者、中大型企业甚至是科研院所、央企,再到全球各领域的佼佼者。

在这里我们不仅窥到了阿里巴巴的技术发展路径,还看到了技术如何一步步渗透到全社会之中,每一次舞台中央核心人物的变换,都宣告着一个产业甚至一个时代的到来。

去年,阿里云升级为阿里云智能,“万物上云”逐渐成为共识,阿里云与一众合作伙伴携手在云上创新,我们也迎来了数字经济的新时代。

回溯云栖大会十年,会发现,其实每一次技术浪潮席卷而来都有迹可循,时代前行的脚步,也都在云栖大会上透出了端倪。

前世(2009-2012)

2009年是属于中国IT盛会的年代。

这一年全国各地200多家地方网站,近百名工程师汇聚在杭州,参加了一场探讨解决中小站点技术问题的大会:首届中国地方网站发展论坛。

这也是云栖大会的前身,“地方网站大会”是它第一个名字。

彼时PC还是主流,社区网站站长正处于黄金期,人们探讨的还是如何解决中小站点的技术问题,在社区中融合移动互联网、微博等创新应用,殊不知新时代的隐线早已埋下,这一年,一个在日后即将引发一场互联网技术革命的“新物种”——阿里云,成立了。

并非马云有预知未来的超能力,而是当时阿里业务的高速发展导致已有IT设备的使用遇到了瓶颈。

2008年,阿里的数据库就已经成为全亚洲最大的数据库用户,以当时的技术能力,如此庞大的数据库已经不具备扩展的可能,必须找到一个新的技术架构来取代,才能保证不崩盘。

去IOE被提上了日程。

2009年全球的商用数据系统大多还在使用IBM存储设备和小型机、Oracle数据库和EMC存储设备,三者的角色分别是服务器提供商、数据库提供商和存储设备提供商,这三大件被并称为IOE。

电商业务尤其是大促期间大规模高并发的处理需求,使得IOE的成本和维护费用十分昂贵。以廉价的PC服务器替代小型机,以基于开源的自研数据库替代Oracle数据库,不用高端存储设备,成为阿里云成立的雏形。

为了推进技术改革,马云为阿里云找了位掌舵人:微软亚洲研究院的王坚。

一位非程序员出身、不会写代码的架构师,拉来一群学IOE架构出身的技术大牛,做的却是“去IOE”的事情。

真是个颇为有趣又让人“心惊”的开端。

早期阿里云试图通过与站长合作,作为技术平台的提供者,在国内催化出更大的市场空间,2010年“中国地方与行业网站峰会”甚至召集了3000多名站长,几乎涵盖了国内所有顶尖站长人才,并授予了他们各种奖项。

那一年王坚提出,“云计算与移动互联网的结合将形成蝴蝶效应,给人们的生活带来巨大的变革。”如今看来这一论调颇具有前瞻性。

事实也的确如此,短短一年,云计算开发者就取代个人站长成为激发信息技术活力新的源泉。

2011年10月24日,“中国互联网无线化高峰论坛暨第一届阿里云开发者大会”在杭州海外海国际会议中心举办。

会上阿里巴巴对外发布了阿里云的OSS(对象存储服务)、阿里云邮箱等产品,希望通过这些技术和服务等基础能力帮助开发者、中小企业实现从互联网到移动互联网的转变。

次年阿里云开发者大会首次以独立的会议品牌亮相,阿里巴巴自主研发、被视为云计算底座的大规模分布式计算系统——飞天平台重磅发布。

与此同时,云操作系统、弹性计算、存储、大数据处理等诸多云计算产品也悉数登场,王坚甚至提出了“在我眼里没有领导也没有嘉宾,只有一个人,就是开发者”的论调。

“开发者大会”是它第二个名字。

时代翻页的速度总是如此之快,以至于人们还没从云计算中缓过神,DT大数据就取代IT计算机向我们奔涌而来。

今生(2013-2015)

2013年,是阿里云历史性突破的一年。

飞天5K完成了最后的稳定性测试,阿里云成为了中国第一家拥有完整云计算能力的企业。当初对王坚和阿里云团队的质疑也伴着飞天5K的突破烟消云散。

这一年,阿里云开发者大会决定永久定址在杭州转塘的云栖小镇,飞天5K纪念碑也在此落成,在距离纪念碑不到200米的地方,还部署了一个5000台机器的云计算集群。

此后,“云”成为了这个小镇无法分割的一部分。

同步进行的还有阿里的“去IOE化”。2013年5月,阿里巴巴最后一台小型机下线;7月,淘宝最后一个Oracle数据库下线。

这年双十一,余额宝也接入了阿里云,双十一当天共产生了1679万笔交易,资金规模超1000亿元,用户数3000万,交易稳定零故障,阿里云又一次经受住了考验。

继淘宝之后,阿里云的商用场景又变丰富了。而在经过对安全和可靠性要求更为严格的金融行业的淬炼后,云计算也成功取代“换新机”,成为中国企业IT架构升级的首选。

转眼间,阿里巴巴再度走向了无数企业家梦寐以求的敲钟时刻。

2014年9月19日,阿里巴巴集团赴美上市,“云”和大数据成为马云一再强调的核心业务。

这一年的开发者大会以“云栖小镇·云计算生态”为主题,吸引了多达5000位开发人员参加,一个层次丰富的云计算生态圈在我们面前徐徐展开。

如何成为一家发展102年的企业,是上市后马云的又一思考,而云计算和大数据成为支撑马云逐梦百年最坚固的后盾。

一个小插曲,2014年的开发者大会上树立了第二座标志——天弘基金纪念碑,理由自然是为了记录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余额宝一战。

2015年堪称互联网公司的合并之年,滴滴快的合并,美团大众点评合并,58同城和赶集网合并……互联网风起云涌,格局突变,历时六年,云栖大会也终于有了自己的专属姓名。

这一年“阿里云开发者大会”正式更名“云栖大会”并沿用至今,阿里云也宣布全面启用“为了无法计算的价值”的新品牌口号,2.2万参会用户,超120万全网直播让外界感受到了云计算助力下生生不息的创业激情。

会上阿里宣布对阿里云增资60亿,还发布了量子加密、DT PAI、混合云、云服务器2.0、IOT解决方案等15款新品与方案。马云首次在主会场发表了演讲,宣称我们已经迎来了从IT时代走向DT时代的第三次技术革命。

“未来计算能力将会成为一种生产能力,数据将会成为最大的生产资料,会成为像水、电、石油一样的公共资源。有了计算能力,有了数据之后,人类会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

走向DT时代是真正的大释放,未来“云栖大会”会诞生更多的梦想。

绽放(2016-2018)

究竟有多少人在云栖大会上实现了梦想,我们不得而知,但云栖大会逐渐成为科技界的风向标却是众所周知的事实。

得益于马云和团队成员的深入思考,也得益于阿里巴巴技术的不断进步,云栖大会一直引领着社会科技前沿发展的潮流。2016年云栖大会上,马云创造性地提出了五新:新零售,新制造,新金融,新技术和新能源。

“飞天,进化”是这一年的大会主题,人工智能成为了隐藏的主角。人们怀抱“未来数据就是生产资料,计算能力就是生产能力”的信念,期待云计算、大数据等人工智能技术在这个小镇再次擦出“爱的火花”,3288元的门票在开幕前十多天就被一抢而光,火爆程度可见一斑。

会上,杭州市政府宣布为杭州安装了一个人工智能中枢——杭州城市数据大脑。“城市数据大脑”的首次亮相,也意味着用人工智能进行社会管理的实践提上了日程,阿里云的生态合作伙伴也从互联网创业公司逐渐扩展到了中石油、中石化、国家电网、中国气象局等大企业和政府机关。

2017年,马云在阿里内部启动了面向未来20年储备核心科技、机器学习、IoT、生物识别等领域的智能化能力的“NASA计划”。

而承载“NASA计划”的实体组织,就是号称三年投入超1000亿元的“达摩院”。

量子计算、机器学习、基础算法、视觉计算

发表
26906人 签到看排名